视禾微信 扫一扫关注“视禾摄影官方微信”摄影活动、最新资讯、拍摄技法更获免费价值“820”元摄影课程哦! 版权声明
视禾摄影培训
广州摄影培训首选视禾机构020-37589269,已开设有广州摄影培训部、深圳摄影培训部、佛山摄影培训分部位于百花广场,摄影培训课程涵盖人像摄影培训、商业摄影培训、PS摄影后期修图培训、视频制作培训、企业摄影培训、摄影兴趣爱好班、私人定制及摄影私教课、旅游摄影等10多门课程。
深圳摄影培训

深圳摄影培训南山分部强子老师认为,左翼电影运动的领导核心,众所周知,是夏衍、田汉、阳翰笙、郑伯奇 等,他们以革命的意识形态,领导着时代新潮流。他们的创作有一种具体的 示范作用。夏衍的《狂流》、《脂粉市场》;田汉的《三个摩登女性》、《风云 儿女》;阳翰笙的《铁板红泪录》、《中国海的怒潮》;郑伯奇的《到西北去》 等剧本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,给观众有力的启发和激励作用,在当时和 后来的电影史上广受好评。他们对创作的意见、通过评论和“交朋友”的方 式表达出来,由于他们思想的先进,也由于他们亲身参与创作,所以有具体 的启发作用。“交朋友”的方式也是创作者乐于接受的,因此形成了强大的 左翼阵营,在创作上成绩斐然。据《中国左翼电影运动》一书所列,可称 “左翼进步电影”的作品有73部,可见当时运动规模之浩大。


说到这里,我们不妨放眼世界,看看当时国际上的一些现象。30年代 初,西欧的法国和东欧诸国,巳处于与中国相似的处境,即强敌压境,面临 亡国的危险,却没有哪个国家兴起这么巨大的“救亡运动”。这种现象为中 国所独有,说明中国的“国情”与欧美的不同。具体来说,例如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,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。中国知识分子在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下, 有一种“社会菁华”意识,他们“以天下国家为己任”,从而也就有“先天 下之忧而忧”的忧患意识,儒家的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使命感。《桃 李劫》中的“毕业歌”唱道:“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,明天是社会的栋梁”, “同学们,快拿出力量,担负起天下的兴亡!”很集中、很鲜明地体现了 30 年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使命精神。


时间过去了 60年,如今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,应当用一分为二的 态度看待历史并有所反思。一是要看到得失两个方面,二是在今天的条件下 我们应当继承些什么,又有哪些地方是应当改进的。30年代电影宣传抗日救亡思想,暴露社会的不合理,鼓励大众与恶劣环 境斗争的精神,总之,是鼓励广大观众进步;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,发挥 了积极作用。但是,今天我们应看到,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,强调电影的 “载道”作用,偏重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,是特定历史条件的要求。左翼电 影的特点和优点之一,也就是它起到了应当担负的宣传教育使命,就因为以 宣传教育为最高目的,就不免带来直接说教或“加进一点进步思想”,在一 些作品中流露出“时代传声筒”的标语口号化的倾向。

我们在60年之后回顾那个时期的作品,会发现一些有生命力的、思想 性和艺术性比较统一的作品如《春蚕》、《神女》、《姊妹花》、《迷途的羔羊》、 《渔光曲》、《十字街头》、《马路天使》等,这些作品反映着影片作者所熟悉 的现实生活,略有进步思想,而且较充分地注意了大众的欣赏趣味,它们不 以宣传效果的直接和强烈为特色。左翼评论是“左翼电影运动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他们强烈地意识到自己 要担负起“时代的代言人、社会的代言人、民众的代言人”的重任。他们旗 帜鲜明,有一股刚猛之气。在左翼电影运动发展中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,在 与“软性电影”理论的斗争中显示了左翼评论的威力。不是为了求全责备于 前人,而是为了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,我们也应看到其不足之处如:
①比较着重强调作品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正确性和社会效果的积极性,比 较忽视电影的艺术性;
②因此,随之而来的是重内容、轻形式。他们强调“内容决定形式,形 式服从内容”的原则,对形式有所轻视;
③独尊现实主义(社会主义现实主义〕,把其他创作流派或个人艺术风 格视为“左道旁门”,尽力帮助他们“转变”,统一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 路上来,这样就无助于各种艺术风格流派的自由发展;
④在评论态度上,尽管有好的出发点,但不够细致耐心,有简单粗暴的 毛病。


试举伯鸿(即田汉)论及郑正秋的《姊妹花》为例,文章说:
自从今年《姊妹花》卖铜钿以后,许多制片家、导演、编剧家更相信“封建的伤感主义”也是一条出路一样,相率拍所谓“伦理片”,应着买办资产阶级的要求和从小市民的反常心理,描写都市糜烂生活的大腿片,反映落后农民思想的武侠神怪片,又渐次抬头了。这无疑是指责《姊妹花》是一部思想反动的坏作品,带动了一股逆流。 这样的批评是相当简单化的。30年代著名的评论家王尘无批评《璇宫艳史》是“麻醉药”、《三剑客》 之类的武侠片是“毒药”,也给人偏激之感。30年代是处于民族危亡的非常时期,这个时期“左翼电影运动”的优缺 点,都与时代紧密相连。总的来说,30年代是中国电影第一个兴盛时期,是 “载道”旗帜高扬的年代。

课程评论
发表评论